找到相关内容166篇,用时103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天台“一即一切”符号诠释的承继和发扬

    所见的仍然还是山和水。当然,他在第三步所体认的山和水,早已经不是三十年前的山水了,乃是主客合而为一的圆融境界。   自然的景色在禅师的笔下也被用来形容修道悟禅的心境。禅师的心境不仅需要平静如水,不起...

    沈海燕

    天台|禅宗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3261084971.html
  • 禅对唐宋诗人及诗学的影响

    ,这也与参禅要在外言词的指引下回光返照的规律相同。同时,悟禅后陷入沉默与读者赏诗达到极致而陷入沉默,在规律上也是一致的。   正因为如此,所以中国禅一开始就与诗结下了不解之缘。我国历史上的好多禅僧都...

    郑先彬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8020495202.html
  • 空寂:日本民族审美的最高境界

    领悟万物本有的“空性”,就是通过禅悟进入一种先验的寂寥和“绝对”的孤独状态,即无所执着。人们悟禅,就是要领悟禅的这种本性。当禅宗的这些思想渗透到审美中去时,它们就成为了日本民族的审美理想:最高的宗教境界...

    彭修银/邹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5642321.html
  • 论诗禅交涉--以唐诗为考索重心论诗禅交涉

    禅语的诗例信手可得,如岑参〈出关经华严寺访华公〉诗:  欲去恋双树,何由穷一乘。  元稹〈悟禅三首寄胡果〉:  手病宜多宴坐,贫似少攀缘。  白居易〈在家出家〉:  中宵入定跏趺坐,女唤妻呼多不应。  ...云:“暂借好诗消永夜,每至佳处辄参禅。 ”李之仪本人则说:“得句如得仙, 悟笔如悟禅”,这种诗禅方法可以合辙的观点, 本文不能尽述,只能略示一、二,希望从唐代诗学这一鳞半爪中能见其发展的趋势。  五、...

    萧丽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1644564.html
  • 诗与禅

    悟禅的沉默来比喻赏诗的极致的,如齐己《.寄郑谷郎中》;“诗心何以以传,所证自同禅”,宋人徐瑞《松巢漫稿·论诗》:“大雅久寂寥,落落为谁语。我欲友古人,参到无言处”,郑允瑞《题社友诗稿》:“诗里玄机海样深...上都是很相似的。明白了这些,我们也就可以明白宋人以悟禅喻赏诗的贴切性了。   下面再看宋人的以悟禅喻学诗。   早在五代时,就已经有人以悟禅来比喻诗人学诗了,比如五代僧文或说作诗规律:“至玄至妙,非言...

    李壮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3848399.html
  • 禅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

    知识分子参禅、悟禅,又衍发出形形色色的禅文化。  (一)禅宗概述  1.禅宗的形成。在佛教逐步走向“世间化”的过程中,经过各个佛教宗派之间的互相比较和汇通融合,经中国僧人改革创新,把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...佛性体用。使众生不由文字而直接悟到真如本体,释迦牟尼示禅者用这个引导众生顿悟悟禅,直超佛地),不提倡读经和著书立说,这样便与诸宗划清界限。  然而禅宗绝不是主张彻底废弃经典。早期禅宗曾提倡读《楞伽经》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3658730.html
  • 禅宗与文人画(3)

    中普遍展开。而且,从某种角度说,“画”作为悟禅道具似乎比通过“看话头”去悟禅更符合禅宗的旨义。我们不妨对法常《观音图》作一简要的解说,便能体悟它所含的深刻的禅宗意蕴。  《观音图》现藏于日本京都大德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5964956.html
  • 论诗禅交涉--以唐诗为考察重心

    可以看出唐代文士往来唱酬中,随手拈来都是佛家语。   打开《全唐诗》,诗中用禅语的诗例信手可得,如   岑参〈出关经华严寺访华公〉诗:   欲去恋双树,何由穷一乘。   元稹〈悟禅三首寄胡果〉...,悟笔如悟禅”,这种诗禅方法可以合辙的观点,本文不能尽述,只能略示一、二,希望从唐代诗学这一鳞半爪中能见其发展的趋势。   五、结 语   仅管诗禅交涉的历史发展如此深远绵长,唐代诗坛...

    萧丽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0266321.html
  • 六榕寺:从来菩提本无树 哪见六榕掩六尘

    写了这篇《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》,记述这次盛典,称颂修塔盛举。次年,王勃乘搭木船南赴交趾,遇海上飓风罹难,年仅27岁。这篇碑文,成了一代才子的绝笔。   苏轼在此悟禅,“六榕”遮“六尘”   ...

    张御临 方谦华

    |六榕寺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5/10/2311401648.html
  • 慧律法师于一九九八年佛七圆满开示

    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,应当一心念佛。 坚持净土法门 了解心就是无心,无心就是心;无念就是念,念就是无念很重要,悟禅很重要,但未必一定能了生死,因为若在参悟当中尚有一点迷惑,还是没有办法。...

    慧律法师

    开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3/1351463529.html